云南检察之窗网站群快速导航:省院  昆明  昭通  曲靖  玉溪  保山  楚雄  红河  文山  普洱  版纳  大理  德宏  丽江  怒江  迪庆  临沧  昆铁
本站已支持IPv6网络
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铁检动态
【驻村日记】推开世界的门:我的河边寨村驻村初体验
时间:2025-08-26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驻村日记】推开世界的门:我的河边寨村驻村初体验

车轮碾过杭瑞高速的蜿蜒,窗外层叠的翠绿渐渐融入德宏特有的热带雨林。当“河边寨村”的路牌撞入眼帘,我的心跳与引擎声同频——我这个从大山深处走出的孩子,回来了,以一名驻村工作队员的身份,回到了这片同样被群山环抱,却烙印着边境线与多民族色彩的土地。两个月,六十个日夜,从最初的澎湃到如今的沉淀,河边寨村用它独有的方式,在我心底刻下了深深的印记。

行走:触摸大地的温度

入户走访,是驻村工作的起点,更是扎根的深度。100多户脱贫监测户的门槛,我们驻村工作队一一迈过。少了家乡熟悉的乡音,却多了景颇族阿孃“目瑙纵歌”头巾的斑斓,傈僳族阿叔火塘边米酒的醇厚。走访不是填表,是心与心的贴近。

记忆最深的是景颇族木介阿嬷的家。木屋光线微暗,她紧握我的手,粗糙掌心满是岁月。她最深的牵挂,不是自己,而是即将上初中的孙女。“娃聪明,就是心野了,说读书苦,想跟人去打工。”老人浑浊的眼中盛满忧虑。门口,孙女小敏怯生生地打量着我们,眼神纯净,又透着对山外的懵懂。那一刻,我仿佛看见儿时在山野疯跑、对远方不屑一顾的自己。

而在傈僳族豆奶奶家,小孙女捧着破旧的图画书,满怀期待地问我:“姐姐,荷兰真有电视里那么美吗?”这些质朴的疑问与渴求的眼神,让我更清晰地触摸到这片土地对“未来”的向往与迷茫——他们需要改变的,不仅是物质,更是视野与认知的边界。

行走间,我见证了脱贫后的坚韧,也直面下一代教育的挑战;感受了多民族文化的绚烂,更体察到连接山外世界的深切渴望。

纸笔:丈量政策的精度

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需以细心与耐心丈量。整理外出务工补助、核查雨露计划申请,看似案头工作,背后是乡亲们沉甸甸的期盼。一条条解释政策,一项项核对信息,反复沟通确认,让我真切掂量出“精准”二字的分量——它意味着党和政府的关怀,必须温暖抵达最需要的人。我能做的,便是当好这座桥梁上那颗牢固的螺丝钉,用细致与耐心,确保每一份关怀不被遗漏,精准落地。这背后,正是政府在基层最生动的注脚:持续的投入、完善的制度,最终依赖基层工作者的“绣花功夫”落到实处。

引路:点亮眼里的希望

最富成就感的,无疑是带领村里新民小学的5个孩子,参加最高检定点帮扶办与省检察院联合举办的夏令营。为在营中展示自己,他们出发前精心排练,我特别留意着小敏这样渴望又胆怯的孩子。出发那天,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小手紧攥背包,眼神交织着兴奋与不安,那是面对未知的本能。

夏令营的每一天,都是惊喜的碰撞。西南联大历史博物馆里,孩子们第一次知晓先辈艰苦求学的历史,眼中充满敬畏与好奇;科技馆内,声光电磁装置令他们惊呼连连;云南电网公司内,无人机与机器狗让他们初识智能的便利;大学校园中,实验室里专注实验的大学生,成了他们眼中“未来”的模样。最触动我的,是小敏,起初她总怯生生躲在同伴身后,漠然环顾周遭陌生的一切。第一天参观结束,她在日记里写道:“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一颗沉睡的种子被唤醒,奋力破土。归途上,孩子们虽疲惫却叽喳不停分享见闻,话语间满是对“下次还要去”“我要考大学”的憧憬。我们所能做的,正是为山里的孩子奋力推开一扇窗,哪怕仅是一条缝隙,让他们窥见世界之广、人生之阔。这次夏令营,便是一次用力的推动。孩子们归来时眼中被点亮的星光、被拓宽的视野、悄然萌生的梦想,正是教育帮扶最动人的回响,亦是我坚持的动力——是国家力量为这些边境孩子铺就了“看世界”之路。

守护:感受肩头的重量

幸福村的“幸福”,也系于边境的安宁与村寨的和谐。参与界碑巡查,烈日下跋涉边境线,汗水浸透衣背。当指尖触到冰冷而庄严的界碑,镌刻的“中国”二字灼热地烙进心底。同行的巡防员说:“守好这个碑,就是守好我们的家嘛!”质朴的话语,道尽了边民最深沉的家国情怀。调解村民土地流转纠纷,则让我领略基层治理的“烟火气”。双方各执一词,情绪激昂,我学着倾听,查找政策依据,思考如何促成最终的和解。过程不易,却让我懂得,“和”是村寨幸福的基石,需以耐心编织,用公平守护。我能做的,便是在单位的支持下,行走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守护好祖国的界碑,也守护好村民之间的和谐,让“边境幸福村”名副其实。

回望:扎根与期许

两个月,从“山里娃”到努力成为“村里人”,河边寨村予我的馈赠,远超想象。我看见了边疆发展的潜力与挑战,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深远意义,更掂量出“驻村干部”四字沉甸甸的责任——我们是政策的执行者,民意的传递者,希望的播种者,更是这片土地的守护者与建设者。

路还漫长,挑战仍多。但当看见小敏眼中被点燃的希望,木介阿嬷舒展的眉头,阳光下闪耀的界碑,听到村民们一声声亲切的“小王”,所有的疲惫便化作了前行的力量。我将继续坚持,坚持为孩子们链接更多“看世界”的机遇,坚持当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棒”,坚持在这片汇聚汉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傣族同胞的多彩土地上,用青春和汗水,一笔一划,去描绘幸福更丰满的模样。河边寨村的幸福之路,我愿做一颗坚定的铺路石,因为深知,每一次用心的行走、每一次精准的落实、每一次为孩子们奋力推开一扇窗,都是在为这片生养我的土地,增添一份光亮,一份希望。

山风如故友,边疆是课堂,我的驻村故事,序章方启。

(王黎明)

 
版权所有:昆明铁路运输检察分院
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管理维护 服务电话:0871-4622000
工信部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技术支持:正义网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