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消费者权益保护事关民生民利,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近年来昆明铁检机关围绕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药品虚假广告、“消”字号产品违规添加激素等禁用物质、食用农产品超范围使用添加剂等问题立案办理,切实维护了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
3月15日,为扎实推进“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充分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昆明铁路运输分院(以下简称“昆明铁检分院”)针对前期办理的“督促整治去皮小菠萝违法添加甜蜜素系列案”就整改效果,组织召开了公开听证会。会议邀请商贸公司代表陈梅、资深律师金怀刚、泉源社工中心主任郗伟担任听证员,云南农业大学教师赵晨作为人民监督员参会,相关行政机关代表参加听证。
2022年底,昆明铁检分院在摸排线索中发现,有消费者反映“去皮小菠萝甜的不正常,像是泡过糖水。”据此昆明铁检分院通过线上、线下2种方式先后分5批次随机采集了28个样品进行送检。采样范围涵盖了多个主城区,样品来源涵盖了多家大型连锁超市,以及个体经营连锁店;还在相关水果批发市场采买样品,以进一步查清问题源头。检测结果表明去皮小菠萝确系添加了甜蜜素,其作为食品添加剂,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过量摄入甜蜜素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威胁更明显,超范围使用甜蜜素的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
经向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报请指定管辖获批后,昆明铁检分院以立案磋商、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督促市场监管局等行政机关协同发力,以现场检查、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约谈市场经营者等多种方式履职尽责。在整治过程中,针对部分不法商贩“转移阵地”“更换渠道”等导致问题小菠萝反弹的情况,昆明铁检机关与行政机关持续发力,就发现“异地添加,本地销售”的案件线索,分别同步移送省内、省外对口单位,及时联动开展工作,以做实溯源治理,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作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去皮小菠萝”,违法添加问题给消费者带来的健康安全隐患必须引起重视。为达到“治理一案,警示一片,安全一域”的法律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相关规定,昆明铁检分院决定召开公益诉讼检察听证会。 听证会上,承办检察官对检察机关召开公开听证会的意义和目的向参会人员进行了阐明,介绍了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听证需要解决的问题。听证员就案件事实、法律适用向行政机关进行了提问,并就听证事项进行讨论形成一致意见。 (△金怀刚 “益心为公”志愿者 云南法闻律师事务所律师 云南省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律师专家人才库成员)
“‘小菠萝’看似虽‘小’,但涉及面广、影响较大,办案人员通过‘小细节’彰显‘大情怀’,利用‘小切口’保障‘大民生’,我觉得检察机关开展这项工作是十分有意义的。” (△陈梅 昆明叶飘零商贸公司法定代表人)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生活中我们作为普通消费者,有着朴素的价值判断,食品安全是其中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希望检察机关和市场监管部门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为我们的食品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郗伟 泉源社工中心主任 “益心为公”志愿者)
“检察机关的工作卓有成效,希望能够继续加强和行政机关的沟通协作,加强宣传和警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守护好我们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特别是老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食品安全。” (△赵晨 人民监督员 云南农业大学教师)
“‘小菠萝’案是一件典型的行政公益诉讼案件,通过昆明铁检机关详实细致的调查核实,与地方行政机关、检察机关的联动配合,形成了良性互动。特别是检察机关不简单就案办案,而是紧盯办案成效,取得了很好的办案效果。我也期待检察机关和行政机关能够继续能动履职,为人民群众办更多好事、实事。” 检察机关在第 42 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让大家感受到了检察人员履职尽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担当。此次公开听证会的召开,既有利于检察机关与行政机关形成工作共识,压实各自主体责任,“抓未端,治己病”,更有利于对于易反复的问题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抓前端,治未病”,进一步增强检察机关办案的透明度,提升司法公信力。 对于听证员、人民监督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履职尽责,打开工作思路,以更加多元化的监管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监督力度,拓宽社会面宣传广度,通过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倾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职尽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公益诉讼始终在路上。下一步,昆明铁检机关将持续加大公益诉讼检察在保障民生安全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作联动,织密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网,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